中发展道路与国防现代化纵观以往的国际关系史, 大国的崛起几乎总是与战争扩张如影随形, 战争崛起是大国崛起的主要模式、基本道路、通常选择。中国的发展是否也只能走这条老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几十年的实践表明, 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出一条与以往大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中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 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第一,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根源于中国核心领导层治国理政科学理念作出的理性选择。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100 多年间, 中国曾长期遭受外来侵略, 更谈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清醒认识和对持久和平的真诚愿望,中发展道路作为基本的政治理念。在共处五项原则; 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 在维护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等, 都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表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明确提出, 中发展道路, 对内,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 对外, 坚持与邻为伴、与邻为善,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深邃的战略思想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 已经体现到中发展道路, 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作出的自觉选择。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 5000 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热爱和平、追求和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早在殷商时代, 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和”字。儒家始祖孔子,把“和”视为“天下之基,万物之本”。这一思想,表现在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上就是“布恩信, 怀远人”, 实现“以德服人”; 表现在战争问题上就是“贵和重人, 不尚战”, 认为“兵凶战危”, 不到迫不得已, 不可轻启战端。中国古代的兵圣──孙子强调要重在“伐谋”、“伐交”,把“不战”作为最高的军事艺术境界。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来的弘扬阐发, 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可以讲, 在世界历史上, 中国人关于“和”的思想生发得最早、内涵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第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实际作出的科学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底子薄, 生产力不发达, 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 100 位之后,农村尚有 2300 万贫困人口, 每年需要解决近 2400 万人口就业,有 6000 多万残疾人需要关爱和帮助, 还有 1 亿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中环境, 特别需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防现代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