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 1 )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 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 2 分) 9、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 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 乃至" 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 问鬼神"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三)表现主旨 10.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义”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11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这首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12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 快马飞驰, 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
古典诗歌篇章结构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