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方延明《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改革开放 30 年,成就了我国媒介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现代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 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 在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并受到学界、业界的高度重视。悖论的原意是由已知的真 A 来推导出未知的 B, 按常理这是一个顺势的必然, 但这种预期的推导结果却出现了自相矛盾, 一般我们称其为悖论。很显然,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的出现,有些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中的伴生品, 还有一些是阶段性的或正在进行中。这样一些悖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 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危机等。使得今天我们这样一个社会, 导致出现无权威, 无舆论领袖, 无核心价值,以致主流媒体边缘化等无政府主义倾向。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给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直接影响。悖论之一:事实价值与消费价值以往,人们对媒介消费的理解,说到底是一种基于事实价值和使用价值前提下的使用与满足。因此, 事实价值就是消费价值和使用价值。当下我国的媒介消费似乎已经远远背离了以往的那样一种初衷, 即媒介的应用性。基于此, 作为新闻传播中的事实价值正在逐渐淡出, 且呈一种衰减之势。过去我们在判断受众对一条信息的需求与认可度时, 往往是用新鲜性, 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标准去考量。但现在人们对一条信息的判断需求,更多表现为时尚性、消遣性、娱乐性等方面。这样一种消费观念,已经演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样态,成了现代人生活的轴心,有时甚至成了文化符号。英国的弗兰克·莫特则把消费看成是如列维- 斯特劳斯指出的,是理解社会的一种“交流系统”,这种交流系统说到底就是一个消费与满足的关系问题,我非常赞赏列维- 斯特劳斯的这一观点。近年来,媒介消费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新闻的文学化倾向问题。这种倾向绝非我国所独有, 在西方发达国家更显早些。一般讲, 新闻的文学化倾向在文本上主要表现为作品的散文化、小说化以及节目形态娱乐化等。曾以写新闻小说闻名遐迩的美国诺曼· 梅勒,是这样评价他的《夜幕下的大军》的意义的, “各种新闻媒介围绕进军五角大楼事件所作的宣传造就了一片模糊的森林,挡住了历史学家的视线,而我们的小说则提供了看清事实的可能性。确切地说,它提供了看清事实的工具。”包括像克林斯· 布鲁克斯和罗伯特· 佩恩· 沃伦等,在评价新闻小说这种现象时也称,“小说能够产生历史和新闻作品无法达致的效果。”媒介消费下的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一般是在商业利益刺激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从其内容上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煽情、花边新闻、星闻星事等。这类新闻的特点, 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那就是“俗”,甚至打一些似黄非黄的擦边球,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二是一味追求趣味性,走新闻情节化的路子。三是把新闻等同于消费, 以其商业利益为最终价值追求。如近年来的“超级女生”、“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都无不具有强烈的消费意义和市场价值。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使得媒体在传播娱乐中不仅成了媒介消费的推行者、引导者,更是践行者。新闻文学化的倾向,说到底是利益趋动下的生存压力给媒体造成的。在这样一种压力下,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欲望报道和谋生途径。杰克· 富勒曾深有感慨地说,无论小说家还是新闻记者,都离真实性准则相去甚
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