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系统概述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 CI的概念; 2、了解 CI的历史与发展; 3、掌握 CI构成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 VI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能力目标: 具备准确地获得、分析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从而能够合理制定企业 CI规划, 对企业的 VI系统进行初步策划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CI构成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VI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三、教学过程: CI的概念 CI的概念: CI也称 CIS ,是英文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缩写,即企业识别系统(简称 CI) 。它主要由企业理念识别( Min Identity, 简称 MI) 、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 简称 BI)、企业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 简称 VI)三个部分构成。这些要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I的作用: CI 是企业的气质、形象的综合体现,象征着企业的个性与身份,它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和社会大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知名度。 CI的三要素: CI系统(军队) 不同国家和地区 CI战略特色: 美国:主要是视觉系统,通过企业的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以及这些因素的标准组合及运用范畴,树立企业的统一形象。日本:在视觉系统基础上增加了行为识别系统和和理念识别系统。台湾:运用统一设计和统一的大众传播,塑造鲜明动人,与众不同的项目识别形象,在各种媒体上传播。 CI的历史与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企业利用商标和其他标志来树立增加的形象,大约有数百年的历史。欧洲在 1700 年前后,大部分的商业单位都有了自己的商标,而商标的历史在中国就更加久远了。(白兔牌——)1907 年,德国显得设计的重要奠基人彼得. 贝伦斯为德国电气公司设计出西方最早的完整企业标志和形象,并把它应用在信封、信笺等方面,被后人视为统一视觉形象的雏形。自此发展进程被“二战”打断,真正开始重新探索和应用企业总体形象,是在二战以后。 美国的 CI模式 MI ——主导因素, 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个性的价值观体系企是业宝贵的精神资产和不断成长的原动力。(军心) BI —— MI 的行动化延伸和拓展。(军纪) VI —— MI 的视觉化体现。(军旗) 美国的 CI 模式是以商标和标准字为基础来体现企业理念与企业发展模式。其特点是: 1、注重从视觉统一入手。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特点的多文化交融的社会中, 在沟通上特别需要直观简易且使用简便的统一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共通性的视觉象征符号系统,来传达企业理念发挥出最佳效应。 2、目前美国的 CI也强调理念的设计,其 MI 比较注重企业管理的因素, 偏重于理性制度、条款的管理。比较系统化、规则化,便于操作,这也是它的优势。 3、美国的 CI模式,最主要用于外部宣传,以消费者为诉求对象,以对公司形象加以精致包装的宣传策略为主要目的。 日本的 CI理论日本型 CI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如下 4个特点: 1 、并非单指视觉符号的表现,而是整体性、系统性地设计规划,尤其注重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传达。 2、具有人性化管理精神,整个 CI的设计偏向于以人为主的理念,与偏重理性制度条规的美式 CI有所不同。 3 、注重前置性的企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发展等未来趋势的走向与策略的长期规划,因此从企业策划到导入耗费的时间较长。 4、日本的 CI模式最主要是以公司内部为重点,企图整合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确定企业的经营理念,将其转化成改造企业并使企业更具活力的形象。 中国 CI的发展中国 CIS 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形成如下特点: 1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影响决策方向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领导者,其往往会把主观的思想作为企业的行动思想。 2、CI战略的决策充分考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把创立国际性大型企业和优质品牌融合到企业 CI 战略运作中,结合企业的经营优势和民族特色,设计具备民族文化魅力和国际化标准的视觉识别系统,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21实际企业整体形象。 3、中国企业多采用欧美典型 CIS ,有些因为识别不足,或资金有限等原因, 只导入 VI,对 MI、BI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企业形象整体实施及效果产生阻碍。正确地认识 CI 并与其导入、实施及管理手段相互配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综上所述, CIS 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我国在引进、借鉴未股改的 CIS 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必须善于吸收、消化和创新,也就是说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念及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方法加以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整套既有东方特
VI设计教案[1].doc45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