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混合痔)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体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也许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涉及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构造、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病理性变化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依照组织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外痔血管丛互相融合。
(1)临床体现
内痔:重要临床体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依照内痔症状,其严重限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 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重要临床体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重要临床体现为内痔和外痔症状同步存在,严重时体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办法
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测脱出内痔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检查办法。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重复脱出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她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实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惯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实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
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混合痔
混合痔诊疗专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