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方案
LT
《在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张艳丽
2007年4月
一、研究背景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文明在生活中上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草根式的狂欢,历史剧的戏说,文化的低劣、娱乐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校园。传统文化却在历史的夹缝中企求生存的空间,环顾四周,初一学生不知道孔子是谁,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这都不是个别现象。人们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淡忘了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化积淀。于是,当我们的子孙还未看过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的时候,《三国演义》已成为日本,韩国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他们在汲收《三国演义》的智慧;当我们为庆祝西方传入的情人节而把市场上的玫瑰花抢购一空的时候,却忘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类似的节日“七巧节”,它不仅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更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敬仰,对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的乞朌,以及对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它丰富的内涵岂是“情人节”可比?当我们对纪念我们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无动于衷的时候,它却成为了世界伟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无数非中于心,还有春节斗不过圣诞节,汤圆、粽子斗不过肯德基、麦当劳等,许多学生把英语奉为圣经,整天“ABC”挂在口边,却忽略母语的学习……,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河流正面临着断流的危机,长此以往,我们将失去我们可贵的精神家园。
2、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的品位。
4.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会判断分析,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善于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吸取情感养料,丰富语文知识。
以往的文化中有一些扼杀人性、消极腐朽的成分存在,这些都是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当然要摒弃。而孔孟、老庄思想的积极成分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养料则是我们所倡导的传统文化,对于这些要不遗余力地去汲取。
三、研究内容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
在古诗文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