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旺长原因及有效防控措施一、冬前旺长表现今年我区小麦播种较早集中在 10月上旬,小麦播后 60来天( 10月1日— 11月 30日) 株高就长到 30厘米以上, 12月上旬, 技术站一行五人对全区不同区域小麦进行调查,发现个别旺长麦田株高已超 30 厘米,有的主茎高达 40 厘米,叶龄 6—7 片,单株分蘖 2—4 个,次生根 5—8 条,群体 55— 90 万。有部分麦田有旺长趋势。近看麦苗,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植株很高,分蘖少;远看麦田封垅,不见行间。二、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 1、气候异常今年小麦播后 10—11月份,活动积温 ℃,比上年高 ℃,比历年高 121 ℃,按小麦生长发育规律, 萌动出土需要积温 120 ℃, 长一片叶子需要积温 75℃,小麦生长到 11 月底已有积温 ℃,理论上计算 10月1 日播种的小麦能长出 8 片叶子, 10月 10 日播种的小麦也能长出 片叶子, 10 月 20 日播种的小麦也能长出 片叶子,加上 9— 11 月份降雨 422 毫米, 比历年同期多降 毫米, 10— 11 月份日照 小时, 比历年同期少 88 小时, 形成温暖、高湿、寡照的特殊气候, 利于早播小麦旺长, 这是造成麦田旺长的主要原因。 2、播种稍早部分群众不能真正按照小麦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而是偏早播种。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6~ 18℃时,今年我区出现这一气温为 10 月上中旬一个区间,9 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播种的麦田出现旺长。 3、播量偏大小麦的亩播种量,要根据不同地块的肥力水平、品种特性,随着播期的推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部分群众只顾群体增加不顾个体壮发随意加大播种量,许多适期播种的麦田,播种量达到 公斤以上,甚至超过 15 公斤,造成群体偏高,个体拥挤,导致徒长。 4、氮肥偏多氮肥用量过多引致冬前旺长。小麦底肥使用尿素或碳铵过多,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形成群体过大的旺苗。近几年我区秸秆还田面积在 36 万亩以上, 此类地块为加快秸秆腐烂,每亩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 5公斤尿素或 15 公斤碳铵即可,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 10 公斤尿素或 30公斤碳铵,加上今年小麦播后降雨多,氮肥挥发少而利用率提高,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三、小麦冬前旺长的危害 ,提前结束春化阶段,提前拔节,小麦抗寒性降低,越冬和早春遇低温寒潮,主茎和大分蘖容易冻死。 2. 旺苗易转化为弱苗由于叶片和叶鞘旺盛生长,消耗大量养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化为弱苗。过多地消耗播种时用的种肥和底肥,早春再恢复正常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由于麦苗不健壮,群体大, 田间郁蔽,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个体生长差, 生育后期易倒伏,降低抗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 ,使小麦减产或绝收。总之,小麦冬前旺长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及时控制小麦冬前旺长。四、防止冬前麦苗旺长的措施冬前麦田管理应以培育壮苗,促进协调生长、保证安全越冬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区麦田高湿秸秆还田面积大的实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小麦旺长控旺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