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管理为了保证防雷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使用中的防雷装置,应进行及时检查和维护。一、防雷装置检测的基本内容防雷装置应在每年雷雨季以前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如下事项: 1 .检查建筑物维修或改建后的变形,是否使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发生改变。 2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他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3 .检查各处明装导体有无开焊、锈蚀后截面积减小过大、机械损伤折断的情况。 4 .检查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化或折断情况。 5 .检查避雷器资套有无裂纹、碰伤、污染、烧伤痕迹。 6 .检查引下线距地 2m 一段的绝缘保护处理有无破坏情况。 7 .检查支持物是否牢固,有无歪斜、松动。引下线与支持物固定是否可靠。 8 .检查断接卡子有无接触不良情况。 9 .检查木结构接闪器支柱或支架有无腐朽现象。 10 .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情况。 11 .测量全部接地装置的流散电阻。 12 .如发现接地装置的电阻有很大变化时,应将接地装置挖开检查。二、接地装置的检测对防雷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测定。主要是检查各部分连接情况和锈蚀情况以及测量电阻,一般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检查一次。(一) 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由接地体金属电阻、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和土壤电阻三部分组成。一般接地体金属的电阻率愈小,接地体截面积愈大,接地体的电阻愈小,反之愈大。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愈大, 愈紧密, 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愈小, 反之愈大。由于金属接地体的电阻在整个接地电阻中所占比例很小, 往往可以忽略不计。接地体形状一定要按规定要求埋设,接触电阻的变化也不大。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电阻。土壤电阻可用土壤电阻率(ρ) 来衡量, 它的数值等于电流通过边长为 1cm 的正立方体的土壤的电阻,单位为Ω· cm 。不同的土壤,其土壤电阻率是不同的,影响土壤电阻率大小的原因除土壤本身的性质外, 还和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温度等有关。土壤电阻率随土壤的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的温度在零下时,土壤中水分冻结,所以土壤电阻率很大。土壤温度升高, 土壤中的盐类溶解量增大, 电阻率减小。但土壤温度继续升高, 由于土壤中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减少,所以电阻率又会增大。各种土壤的电阻率见表 5—1。表5—1 土壤电阻率参考值Ω· cm 避雷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可以根据土镇电阻率和接地体的有关参数, 用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但因土壤电阻率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估算往往不能精确, 这种方法常用于接地装置设计时的计算。对已投入实际使用中的避雷针, 常用实测方法来得出其接地电阻。(二)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土壤能够导电是由于土壤中电解质的作用, 所以测量接地电阻时如使用直流电就会引起化学极化作用,从而严重影响测量结果。故测量接地电阻时一般都采用交流电来测量。在被测接地装置的接地体 E′的几十米外设辅助接地极 C′, 并将交流电压加于此两极上, 电流 I 将通过电极和大地, 见图 5— 25。借助电压表和电位极 P′, 可以得到 E,和C, 的联接线上的电位分布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在接近电极 E′1~2 处电位下降得很快, 然后渐慢,到2~3 处电压维持不变,从3~4 处电位向相反方向增大。电位所以这样分布是因为从接地体出来的电流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方向所致。图5— 25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当避雷针遭到雷击时,雷电流通过接地体泄入大地。距接地体越近的地方电阻越大,距按地体越远的地方电阻越小,一般距离接地体 20m 以外时土壤的电阻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雷电的绝大部分电压将降落在接地体的附近, 故测量接地电阻可用一个辅助接地极, 设在离按地体一定距离的大地中, 即可测得接地电阻。为了避免杂散电流的干扰和把辅助接地极的电阻包含在内, 一般采用两个辅助接地极, 一个供电流导入土壤中的电流极, 一个供测量电压用的电位极。若流经接地体与电流回路间的电流为 I, 被测接地体与电位派间的电压力 V ,则被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I VR?(三)Z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仪按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 有电流表、电压表法; 电流表、电力表法; 电桥法; 三点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直读法等。最常用的是 Z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直读法。 1. X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仪的用途和性能 Z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同时也可用来测量土壤阻率和一般导体的电阻。 Z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仪有两种量程,即 0~1Ω0~ 10Ω0~ 100 Ω, 0~ 10Ω0~ 100 Ω0~1 000 Ω, ZC —8 型接地电阻测量准确度为: 指示误差在额定值 30 %以下时为额定值的±%; 在额定值 30 %至额定值时为指示值的±5 %。 ZC
接地电阻测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