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碎屑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xíngzhuàn)以及颗粒表面的微细特征。
(一)粒度
概念——碎屑颗粒的大小
决定岩石类型和性质
分类命名重要依据
线性值——直观测量
长、中、短三个直径
体积值
用与颗粒同体积的球体直径表示
第1页/共34页
第一页,共34页。
2. 粒级的划分
沉积岩的粒度(lì dù)分类
两大分类体系和一个习惯用法:
① 10进制分类体系
② 2的几何级数制分类体系
③ 习惯用法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一)粒度(lì dù)
第2页/共34页
第二页,共34页。
十进制
2的几何级数制
颗粒直径(mm)
粒级划分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2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砾
巨砾
中砾
砾石
卵石
>256
256-64
64-4
4-2
2-1
1-
-
-
巨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砂
极粗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极细砂
2-1
1-
-
-
-
-
-
粗粉砂
细粉砂
粉砂
粗粉砂
中粉砂
细粉砂
极细粉砂
-
-
-
-
<
粘土(泥)
<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一)粒度(lì dù)
第3页/共34页
第三页,共34页。
① 十进制
>1mm 砾
2~ 砂
~ 粉砂
< 粘土(zhān tǔ)(泥)
2. 粒级的划分(huà fēn)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一)粒度
第4页/共34页
第四页,共34页。
② 几何级数制(伍登-温哥华方案)
以1mm为中心,每次除以2或乘以2来进行分级
将几何级数制标准进行对数变换→Φ值粒度(lì dù)标准
Φ=-log2D,D为碎屑颗粒直径(mm)
↓
>2mm 2~ ~ <
<-1 -1~4 4~8 >8
砾 砂 粉砂 粘土(泥)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2. 粒级的划分(huà fēn)
(一)粒度
第5页/共34页
第五页,共34页。
粒级
粒径,mm
砾石
>2
粗砂
~2
中砂
~
细砂
~
粉砂
~
杂基
<(实际使用将其定位为<)
③ 习惯用法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2. 粒级的划分(huà fēn)
(一)粒度(lì dù)
第6页/共34页
第六页,共34页。
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其分类命名的基础
粒度分类命名的具体原则
1)三级命名法
≥50% ××岩
50~25% ××质
25~10% 含××
<10% 不参与(cānyù)命名
举例:- 65%,- 35%
细砂(xì shā)质中砂岩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一)粒度
第7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2)复合命名法
没有一个粒级≥50%,50~25%的粒级不只一个
以含量(hánliàng)为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
“**—**岩” ,含量(hánliàng)较多的写在后面
举例:- 45%,- 40%,
- 15%
含粗粉砂细砂(xì shā)—中砂岩
一 碎屑颗粒(kēlì)的结构
(一)粒度
第8页/共34页
第八页,共34页。
3) 合并命名法
没有≥50%的粒级
50~25%的粒级也没有或只有一
碎屑岩的结构实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