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
案例
案例(CASE):个案、实例。是一种根据事实而做的有关描述,用来帮助说明或研究某种现象。医学上称为“病历”、军事上称为“战例”、法学上称为“判例”。
各种管理教学法教学功能的比较
评测
维度
知识
传授
态度
转变
分析能力培养
人际能力培养
学员
接受力
知识
保留力
序号
教学方法
分数均值
名次
分数均值
名次
分数均值
名次
分数均值
名次
分数
均值
名次
分数均值
名次
1
案例分析
2
4
1
4
2
2
2
研讨会
3
3
4
3
1
5
3
课堂讲授
9
8
9
8
8
8
4
模拟练习
6
5
2
5
3
6
5
电影
4
6
7
6
5
7
6
指导式自学
1
7
6
7
7
1
7
角色扮演
7
2
3
2
4
4
8
敏感性训练
8
1
5
1
6
3
9
电视
5
9
8
9
8
9
案例的局限性
孤立的、特殊的管理情景
零碎的信息
仿真性差
无标准答案
基于哈佛的案例研究
30年代:案例是企业管理人员所实际面临的业务问题的记录,也包括管理人员赖以做出决策的各种事实、观点、和偏见,把这些真实信息交给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应该采取的行动方案(企业政策课)
50年代:把大量的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保持把持课堂讨论不脱离现实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那些棘手的的事情。案例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依据。案例是对复杂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必须经过文字的重新加工整理,以使其对思维方式与态度的表达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70年代:一个实际的企业或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情况的局部的、历史的和不偏不倚的研究。编写并设计案例研究是为了提供一个进行有指导的分析的机会,也是为了练习选择行动方案的机会。
案例研究的分类
描述评价型案例(Descriptive/Appraisal Case)
描述了解决一(某)些管理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实际
后果,不论成功或失败。这样,留给学生的分析任务
只是对案例的做法进行“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以及
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
分析决策型案例(Analytical/Issue Case)
介绍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
(专题案例、综合性案例)
案例课的主要目的
帮助学生培养出分析变化着的新的环境能力,以及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把分析结果有效传播出去的能力。
案例讨论的要求
充分准备
注意聆听
积极参与
作好心得记录
案例所提供的事实经验
案例分析所适用的理论
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
案例讨论所归纳出的共通性观点
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
仔细阅读案例,从中找出主要的症结和隐含的问题,即分辨情况和提出问题。
列举事实,找出有关事件,并按其重要性进行排队,即挑选事实和予以排队。
依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提供的事实,针对案例隐含的问题展开分析。
提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方案,作利弊权衡。
作出决策,提出依据,并予以讨论。
归纳结论。
1、背景
(案情概述)
2、寻找问题
确定讨论范围
3、问题分析
4、处理意见
5、结论
案例分析过程及案例分析报告
显形征兆(浅层问题)
隐性问题(深层问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公司、业务、事件过程等
借助理论知识
寻找实践的依据
个人经验体会
启示
相似问题的探讨
案例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