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11章 国民经济统计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要掌握国民经济效益综
合评价方法,难点是国民经济统计
综合分析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确国民经济
统计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国民经济
统计的常用指标和国民经济统计综
合分析指标。
3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是对国民经济生产、
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
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目的是为经济
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
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4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
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
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包括两种不同的含义:从横向看,为物质生产部门和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具体由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
运输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科学研究、国家管理等
部门组成;从纵向看,由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
消费4个环节组成。
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结构之间是交叉、结合的。
进行国民经济统计,首先需要建设一套方法制度,包括设计完
整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模式,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
统计、会计和其他核算互相衔接和结合的体制,采用科学的收
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等。
5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
为了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现
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发展成由国内生产与
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五个有机联系的
子系统组织的核算体系。
1.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2. 投入产出核算
3. 资金流量核算
4. 国际收支核算
5. 资产负债核算
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经济核算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就是指人们
对各种经济事物或现象进行的计量和分析。
经济核算的范围有狭有广。
国民经济核算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
职能的加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社会生产
总量指标统计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总量指标
为核心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核算。
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际上形成了两大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一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
账户体系,二是在计划经济衡表体系。
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1衡
表体系
2. 国民经济账户
体系
目前,我国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仍处于不断改进
和完善的过程之
中,如图11-1所
示。
8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衡量生产总量的指标
衡量一时期的生产总量,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当期生产的
所有货物与服务数量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加总到一起,
这样得到的总量称为总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对一国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驻单位
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
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相近的总量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用
于反映一国常驻单位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参与国际收入
初次分配活动的结果,是测度该国常驻单位在核算期内所
得到的生产性收入总量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上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形成的,两
者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
外的要素收入
9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
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
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
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
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
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
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之差。
统计学基础 第11章 国民经济统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