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圆您梦想 .com 第 1页( 共 10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 100 例 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 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 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 、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 餐风露宿, 不食人间烟火, 则其所喻之人品, 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 顿成凄楚。”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世纪金榜圆您梦想 .com 第 2页( 共 10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如“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 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 荒凉一片) ,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 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 年年自生春色( 春光枉自明媚), 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 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深表惋惜。“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复习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