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林则徐 1 林则徐: 1785 年8月 30 日(乾隆五十年) ~1850 年 11 月 22 日(道光三十年),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 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2 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 1785 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 “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 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 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 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 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介绍 3 ,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 1839 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 19 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 2万箱,约 237 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 18 年 11 月 15 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 1839 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辉煌的岁月 4 从林则徐 1839 年3月 10 日到达广州,到义律 3月 28 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 18 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 10 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 11 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 18 日,实用了 34 天,共收缴烟土 19187 箱,又 2119 袋,总重量 1188127 公斤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 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虎门销烟 5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 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 22 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6 林则徐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 “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
林则徐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