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作者: 胡长元 更新时间:2013-5-20 20:19:3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译: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蜉蝣是昆虫的一科,若虫生活在水中一年至五、六年。成虫有翅膀两对,尾部有丝状物两条或三条。成虫常在水面上飞行,寿命很短,只有几小时。作者以此感叹自己一生的短暂。粟是一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的粮食、又称谷子、小米、狗尾粟。古称粟为粱,糯性粟为秫。作者用大海里的一颗粟米自比,说明人是何其的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