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颐和园》。3、颐和园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你们想去看看吗?
4、现在我就带着同学们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出示课件)
5、看完这段录像,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美 大)
二、新课
(一)解决字词
1、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
2、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把这些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读,看他们字音读得准不准?
边听边想边画: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哪些景点?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学生汇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课件出示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一句。
过渡:请同学们看这几句话,它们分别是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一句。不仅告诉我们作者的游览顺序,而且把这些景点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以前我们也学过这样的句子,它们是——生答:过渡句。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1、精讲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部分)
过渡:现在我们就赶快随作者去长廊游玩一番吧!
(1)出示课件,指一生随着屏幕字幕读,其他同学边看大屏幕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汇报,板书(长、美)
(3)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画一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些特点的
(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理解数字说明的方法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小结:长廊真是太长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 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过渡: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又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
(5)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读你喜欢景点的相关段落,看看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3)、朗读感悟或扮演小导游讲解。
2、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然后汇报,师适时点拨引导,学习作者用比喻、夸张的写作方法描写昆明湖的绿和静,并出示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