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与谢中书书
第一页,共37页。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shānshuǐ)小品
第1页/共36页
第二页,共37页。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qīngbiàn)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在现代中国,20年代的小品文,是各式短文的统称,与美文、随笔、杂感、絮语散文大体相当。
第2页/共36页
第三页,共37页。
即书信,古人(gǔrén)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书
《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péng you)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第3页/共36页
第四页,共37页。
陶弘景
南朝人,字通明(tōngmíng),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去官隐居茅山,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NánCháo)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第4页/共36页
第五页,共37页。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shān yě)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第5页/共36页
第六页,共37页。
作品(zuòpǐn)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zhèngjú)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选自《全上古(shànggǔ)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第6页/共36页
第七页,共37页。
与谢中书书
南朝(NánCháo) 陶弘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古来(gǔlái)/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7页/共36页
第八页,共37页。
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wénzhāng)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第8页/共36页
第九页,共37页。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9页/共36页
第十页,共37页。
与谢中书书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