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灯下漫笔 1.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灯下漫笔
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教学时数:2第一教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明确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写作背景⒉解析文题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①批判的锋芒指向: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②作者观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⒉明确思路现实〔1~5〕-→历史〔6~11〕-→现实〔12~14〕∣∣∣↓↓↓引子--→观点--→号召四、小结本课内容第二教时明确目标:⒈理解作者的历史观⒉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教学过程:一、分析“引子〞〔1~5〕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局部,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明确:钞票贬值⒉在表达“钞票贬值〞事件过程当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当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明确:开始兑换--乐意↓停止兑现--不甘心-→奴性心态↓折换现银--非常快乐⒊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②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那么合理。人们为防止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⒋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明确:“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⒌归纳本局部写作特色。明确:直写其事,以小见大⒍小结二、分析“观点〞㈠析“中国历史〞⒈本文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鲁迅一针见血的揭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阶级对立的历史真相,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思考: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明确: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奴隶规那么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那么,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③共同本质: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第七段】④划分标准: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

灯下漫笔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