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发病率为 1%~% ,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是指分娩 24小时以后的 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 4次,体温有 2次达到或超过 38℃。可见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含义不同。虽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产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如泌尿系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产褥感染护理措施 2010-01-13 18:56 【大中小】【我要纠错】 1. 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促进恶露引流,炎症局限,防止感染扩散。 2. 做好病情观察与记录,包括生命体征、恶露的颜色、性状与气味,子宫复旧情况,腹部体征及会阴伤口情况。 3. 保证产妇获得充足休息和睡眠;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 4. 鼓励和帮助产妇做好会阴部护理, 及时更换会阴垫, 保持床单及衣物清洁, 促进舒适。 5. 正确执行医嘱, 注意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 维持血液有效浓度。配合做好脓肿引流术、清宫术、后穹隆穿刺术的准备及护理。 6. 对病人出现高热、疼痛、呕吐时按症状进行护理, 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适。 7. 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及无菌技术原则,避免院内感染。 8. 做好心理护理, 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 让其了解产褥感染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的一般知识,减轻其焦虑。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照顾,提供母婴接触的机会,减轻产妇的焦虑。鼓励产妇家属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9. 做好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便后清洁会阴, 会阴垫, 会阴清洁用物及时清洗消毒。指导饮食、休息、用药、定时复查等自我康复保健护理。产褥护理: 产褥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文章来源: 女性健康网 2009-11-9 16:11:30 文字【大】【中】【小】关键词: 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 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笔者临床护理产褥感染产妇 32 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6 年1~6 月临床诊断为产褥感染的产妇, 年龄 22~ 32岁,平均 27 岁。 临床护理(1 )护理评估:①健康史:注意评估产妇有无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 近预产期有无盆浴、性交史; 分娩过程中有无出现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盘残留等并发症。②身体状况:可有以下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A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主要为局部切口或撕裂伤口感染。会阴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痛或针孔流脓;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 B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最为常见。轻者表现为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下腹轻压痛; 重者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及压痛、恶露不多。 C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疼痛,积脓时可扪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D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局限于盆腔腹膜时为急性盆腔腹膜炎,若炎症扩散至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产妇可出现寒战、高热、下腹或全腹疼痛及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E、血栓性静脉炎:由胎盘附着处的血栓感染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常于产后 1~2 周后出现弛张热、下腹疼痛和压痛。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出现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发
产褥感染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