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淮北文化构建精神家园杜飞城市管理 092 200907050229 " 文化" 作为一个巨型的指涉, 总是解释不尽的; 从其发生学和功能学的角度看,作为"人化"和"化人" 的结果, 它又总是产生于具体的地域进而作用于日渐"外漾" 并逐步扩大的空间的。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资本能够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悠悠濉河,巍巍相山。安徽淮北,这座迄今已有 4000 多年历史、曾作为宋国都城长达 300 年之久的相城,处处充满着神奇和灵气。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和刘伶,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 皆生于此或长于此。春秋古城墙、汉代画像石、隋唐古运河、临涣文昌宫、相山古庙等文化遗迹,传递着凝重、久远的历史文明;淮河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役纪念馆、刘开渠纪念馆等,展示着一段历史的辉煌……·淮北市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和濉溪县城东南 15公里处的石山孜古文化遗存等均证明早在 7000 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淮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约4000 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春秋(公元前 699 年)冬 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该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春秋(公元前 588-576 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城,历 90年。·战国(公元前 268 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24 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 203 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 37县,治所在相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 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 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 ·三国( 220-265 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西晋( 265-316 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东晋( 317-420 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南北朝( 421-528 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北齐天保七年( 556 年)废相县为相城乡,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隋开皇九年( 589 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唐元和三年( 808 年)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唐元和四年( 809 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亳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宋元丰元年(1078 年)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元至元二年( 1265 年)撤符离、蕲县、临涣 3县并入宿州。·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 年)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清顺治七年(1650 年)清朝廷封闭徐(濉)溪、宋瞳、烈山等地煤窑,遣散数千名工人。·乾隆十年(1745 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安徽巡抚魏定国奏请清廷重开徐溪(烈山)煤矿, 11
弘扬淮北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