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一、工程概况
、工程简况
姜路岭隧道左线全长2925米(里程K329+710~K332+635),姜路岭隧道右线全长2845米(里程YK329+680~YK332+525)。,左线进口明洞长度30m,右线进口,左线出口,右线出口明洞长度均为20m,采用削竹式洞门。
姜路岭隧道地处高寒缺氧及冻土地区,且隧道较长,为管段内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围岩情况见隧道工程概况表。
隧道工程概况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衬砌级别长度(m)
总长
(m)
Ⅵ冻土
Ⅴ冻土
Ⅴ
Ⅳ
明洞
姜路岭隧道左线
K329+710~K332+635
6
0
2925
姜路岭隧道右线
YK329+680~YK332+525
6
0
2845
、进洞洞身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姜路岭山顶及两坡面接纳大气降水,顺坡汇流,北坡流入山底小河,-,最后汇入长水河;南坡流入山底小河,-,最后汇入苦海;均为季节性流水,雨季时水量较大,冬季时无水,河床狭窄,河流弯曲呈S型。
二、施工条件
、气候条件
勘察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级别,其特点是: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多风雪造成雪灾;夏季气候凉爽短促,雨水交充足,中高山脉,终年风雪不断,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明显,随地势升高降水量增加,且降雨主要集中在5
第 1 页
—9月份,气温和蒸发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相对下降和减少,线路区涵长暑短,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缺氧严重,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率达50—60%,无绝对无霜期,全年冻土期长达7个月,姜路岭隧道气象(及玛多县气候条件相近),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实际降水量要大,多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372mm,最大积雪深度16cm,最大冻结深度277cm.
、交通条件
姜路岭隧道位于兴海县温泉乡,从214国道GK340+600新建便道约700m至进口,作为运输材料、开挖土石方的通道。为了降低对214国道社会车辆通行干扰,弃渣场选择在距离进口1KM的山后面并新修便道,保证出碴车辆不上国道减少对国道交通压力。从214国道GK354+400新建便道约500m至出口,作为运输材料、开挖土石方的通道。为了降低对214国道社会车辆通行干扰,弃渣场选择在距离出口1KM的山后面并新修便道,保证出碴车辆不上国道减少对国道交通压力。
、供水系统的布置
本隧址区地表水为季节性流水,雨季时水量较大,冬季时无水。为保证供水的稳定性,计划在K323+000处设泵站抽取长水沟河水,通过汽车和钢管输送至隧道口。在姜路岭隧道进出洞口山上各修建一座300m3的高位水池,标高高于洞口拱顶80米左右,铺设水管,安设高压水泵。每个隧道工作面采用独立的供水管路,供水管管径为φ100mm,设在边墙底脚处,及输电线路另侧,管子下面采用托架将其托起,托架固定在底脚的边墙上。供水压力不小于
第 2 页
。
、高压供风系统布置
在姜路岭隧道进出口处各设一座空压机站,并联安装7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供应各施工面所需高压用风。
。高压风管采用φ120mm的无缝钢管,设在边墙底脚处,管子下面采用托架将其托起,托架固定在底脚的边墙上。随着洞子的延伸,高压风管分段接至工作面附近,在管端安装闸阀以便接至用风机具,闸阀至用风机具之间用高压皮管连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加强管理,确保防止漏风。
、供电系统布置
本标段附近没有高压电力网,施工用电采用自发电。电线按施工高潮期最大用电量选用。为了便于修理、避免干扰、保证安全,电线及风管、水管和通风管保持一定距离,并悬挂在隧道的不同侧壁。
、施工照明
采用新光源洞内外照明,新光源采用低压卤钨灯、高压钠灯、钪纳灯、纳铊铟灯等。设置固定式照明设备,并设置应急照明设备,应急照明灯具安装间隔不大于50m且必须在供电中断时能自动接通并能连续工作2h以上。新光源照明布置见下表。
洞内管线布置图
、施工通风及排水
施工通风:根据隧道通风经验、本工程特点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本标段隧道掘进长度在
第 3 页
700m以内时采取压入式通风,掘进长度在700m以外时采取混合式通风。见“隧道压入式通风示意图”、“隧道混合式通风示意图”。
施工排水:顺坡排水时,排水
姜路岭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