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内服外用治疗痤疮100例临床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治疗痤疮 100 临床疗效观察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因皮脂腺导管与毛囊孔的堵塞, 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主要好发于青年颜面及胸背, 表现为黑头粉刺, 炎性丘疹, 继发脓疱、结节等损害, 常伴皮脂溢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热熏蒸,血热蕴阻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酒酪及辛辣之品, 湿热蕴结, 阻于肌肤而成, 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l 临床资料根据《( 皮肤病学》诊断标准, 140 例均为门诊患者, 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皮损均发生在颜面及胸背,将 14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00 例中,男 55例,女 45例, 年龄 14~ 20岁 38例, 2l~ 30岁 56 例, 31~ 40岁6 例,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12if- ,皮疹类型: 黑头粉刺型 5l例, 丘疹脓疱型 4l例, 囊肿型 8例。对照组 40 例中, 男 24例,女 16例, 年龄 14~ 20岁 14例, 2l~ 30岁 21例, 31~ 40岁5例, 病程最短 1 个月,最长 10 年,皮疹类型:黑头粉刺型 14 例,丘疹脓疱型 22 例,囊肿型 4 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内治自拟痘消汤( 蒲公英 309 、紫花地丁 309 、白花蛇舌草 209 、黄芩 129 、桑白皮 129 、蚤休 log 、白芷 129 、丹参 109 、夏枯草 189 、生甘草 69) 为基础方,辩证分型,加减用药。(1) 风热血燥型: 加连翘、紫草以疏风散热、凉血解毒。(2) 热毒炽盛型:加制大黄、重用蒲公英、紫花地 r 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3) 痰瘀互结型:加穿山甲、皂角刺、浙贝母以祛痰化瘀、活血散结。(4) 痰湿脂浊蕴结型:加生山楂,土茯苓、白芥子以清热除湿、化痰祛脂。水煎 3 次,滤渣取汁;每日 l 剂,早、中、晚分服。 外治外用疗法是皮肤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 金银花、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儿茶、乳香、紫荆皮、没药、麝香、龙血竭、海螵蛸、白花蛇、皂角刺等 40 余味成分组成), 经水提醇沉制备而成, 具有清热除湿、解毒散结通经、消肿、降火生津等功效,外用适量,涂擦患处, ld2 ~3 次。 对照组 内治(1) 四环素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 并可能直接参与皮脂腺代谢, 降低游离脂肪酸。每次 0. 259 , 每日 4次。(2) 锌制剂能促进维生素 A 水平上升,从而防止毛囊角化过度。硫酸锌片,每次 0. 29,每日3次。(3) 安体舒通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 又具有抑脂作用, 每次 20mg ,每日 2 次。 外治消炎杀菌、抑制皮脂腺的分泌、纠正毛囊的异常角化。 %~ 5 %过氧化苯甲酰洗剂, 按患者的耐受情况, 逐渐增加浓度, 每日涂药 2 次。 2 组均以连续治疗 4 周为 1 个疗程以判断疗效,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药物。嘱咐患者注意饮食, 控制脂肪、糖类及辛辣

中医内服外用治疗痤疮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