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
LT
2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任瑞俭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梁启超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他一进门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袖筒里。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筵席上,父亲为了活跃气氛,便当众对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满口答应下来。父亲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入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
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2、学会欣赏对联。3、学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4、培养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请同学们自读教材内容,了解对联常识。(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张贴)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对联的常识,下面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分组探究对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派出代表发表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 1、字数相等。
3
生2:相对应的位置词性一致。对仗要工整,
师:很细心,的确,对联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生3:结构相当
师:总结起来就是对联要讲究对仗。
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会感觉到诗歌的音律协调、朗朗上口,主要原因是诗歌讲究平仄,平大多指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大多指上声、去声,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标一下平仄。
生4:两句诗平仄相反,前句末尾是仄声字,后句末尾是平声字,
师:这位同学领会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对联上下句平仄相异 音调和谐 仄起平收(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
师: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要上下衔接,不能重复: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避免“合”,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3.91 MB
  • 时间2021-12-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