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给了教师各种各样的比喻,以形象地说明教师是什么。
然而,这些比喻并不见得恰当。现实社会中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远未达到最光辉的境界;作为一种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教师不应仅是“蜡烛”、“春蚕”;作为一项工作,教师更不能只是园丁或工程师。其实,所有这些描述性的美好的赞语,在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是无济于事的。现实问题的要害,是要在全社会扭转对教师职业、教师劳动的不正确看法,解决教师极不合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待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给教师职业和教师劳动以科学说明。
教师是什么?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光辉了。这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声,它蕴含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敬与颂扬,同时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完人”的方向努力。为了与“光辉”保持一致,很多教师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事实上,这一说法让教师无奈,心里总是灰灰的,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对于多年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来说,两种目的兼而有之为多。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教师作为呕心沥血、心无旁骛、固守清贫的形象印在心中,教师职业的形象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其“光辉”来?确实,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良心和真诚。然而,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不过是诸多职业分工之一,他们也是普通人,和所有人一样,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学习,也需要娱乐、休闲。生存才是第一要义。教师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俗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无异,为何只把“完人”的光环箍在教师的颈上?
实际上,教师的待遇高低,影响着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的高低与收入的多少虽不能绝对影响教师的职业声望,却是衡量一个人或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忧道不忧贫”作为一种美德,是指不把极其富有当作追求的目标,但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保证。如果这种保证都没有,你怎么叫他安于清贫?生存条件的窘迫,不过是中国教师陷入窘境的一个具像性的侧面。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没有了物质上的相对优裕,剩下的只是高尚的精神食粮,教师也许是20世纪里的精神贵族,但物质上仍很贫穷。教师没有精神不行,但仅有精神肯定不够。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自从韩愈写了《师说》之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成了教师所遵循的法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则成了其题中应有之意。直到今天,人们一谈起教师,无不以此作为引证。其实,我们在宣扬这一说法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隐含在其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蜡烛”、“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长期以来,这种比喻几乎成了教师的“专利”,它刻画出教师工作的艰辛与奉献精神,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勤奋工作的座右铭,仍有不少领导以此来赞扬抑或要求教师。诚然,现代教师依然需要弘扬奉献精神,但是,从教师主体的角度来看,他的价值是否仅仅是奉献?当我们在经意不经意地运用
“蜡烛”、“春蚕”与教师作类比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喻之后被忽略的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方面的问题。一味以蜡烛精
教师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