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像什么 ——漫谈我的教学风格
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反复实践,博采众长,我终于摸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不像数学课的数学课。
导入课出人意料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每次上课,我不喜欢老调重弹,喜欢别出心裁,上课伊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导入新课自然清新,让人眼前一亮。为此,常常冥思苦想怎样开头,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我往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计出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环节。或是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或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或是巧设悬念进行导入,或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或是通过直观感知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以期达到最佳的导入效果。
【案例】在学习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小明的周末》,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有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有!)好,听好题:(学生全都竖起了耳朵)今天星期几?(听课老师都笑了!学生都傻了!稍稍迟疑,回答:星期四。)啊!这么难的题目你们都做出来了啊?明天星期几?后天呢?(学生都笑了!大声回答:星期五、星期六!)喜欢星期六吗?(喜欢!)嗯,你喜欢,我喜欢,小明也喜欢。(点击课件,出现小明的相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星期六是怎么过的吧!(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小明的周末》)。这时,学生被老师的幽默风趣“雷”倒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听课兴趣浓了。
再有就是我在出示课题后,往往喜欢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自己想要知道、想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加倍专心认真。因为这是他想知道的问题,是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他提出的问题,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从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偷来的法宝”,很管用,也很受老师们的模仿学习。
新授课求“实”求“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数学教学的“活”与“实”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虽说教学风格是“数学课不像数学课”,但是,数学科有它的特性,所以怎样才能有效甚至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学生活动要“活”,“活”是形式、表象和手段,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是“实”,也即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过渡话自然巧妙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
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就好比“一座桥”,它在教学中能承上启下,具有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一节课中只要我们合
数学课像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