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的教育思想
LT
浅议孔子的教育思想
  聊城大学经法学院九九级四班 常会营 指导教师 丁祖豪
    [内容提要]在现代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或仍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孔子思想中有关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挖掘出其中具有真理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更好地补充、发展和完善现代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它经历了中国漫漫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不断地变化、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仍对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和影响,抑制其消极的方面和影响,最终为我们在新世纪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财富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教育思想
  提起孔子的思想,也许是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对孔子的大肆批判的影响(如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烦、排斥乃至有意无意的疏远。然而,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谁也不能阻止有着蓬勃生命力和真理性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在经历了长期的肯定和倍受瞩目,又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否定批判和倍受冷落鄙弃之后,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春天;而孔子的思想在经历了如此长期、复杂和坎坷的遭遇后,也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她正在逐步地为新时代的人们所了解、熟悉和关注,透过她饱经风霜的脸庞,我们渐渐读懂了她那深沉、忧郁而又闪烁着睿智光辉的眼睛。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辩证法吧。在现代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和仍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各方面的论述和考察,比如教学目的和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的影响及历史评价,从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呢?孔子主观上认为文化知识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只是占据比较不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一工作客观上对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比在行、忠、信方面要大的多。可以说,以后历代推传的六经,基本上是经过孔子和他的后学不断整理、补充和发挥而流传下来的。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按艺即六经)折中于夫子。”
  孔子主观上认为“文”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占比较不重要的地位,相对来说更为推崇“行”“忠”“信”,也就是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践行,这是孔子的本意。然而后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穷经”中去。特别是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一跃而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取得了其他各家无可比拟的优越地位,而儒家思想和典籍也自然成为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唯一标准。于是读书人为了搏取功名,便不能不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和钻研六经中去。而由于当时的经学译著又特别繁多,面对浩繁的经书,一个人从小时起跟老师学习经书,即所谓的师法,再到后来自成一家之言,往往直到年老方能穷尽一本经书。这也就是所谓的“皓首穷经”。这也是汉代及以后历代朝廷官吏以老年人居多的重要原因。这种风气流传深远,直到宋代才得到一些改观。可以说,历史跟孔子开了一个大玩笑,而这又决不仅仅是一个玩笑。中国近代贫穷落后、被动挨打,被列强肆意践踏和分割的屈辱历史的出现,我想应该与这一风气与现象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而这又绝非孔圣人的本意。后人却非要将这笔帐算到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头上,这对孔子来说,真是未免有些太不公平了。
    在对孔子的教育目的及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下面让我们谈一下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关治学态度方面的问题,而这其中有许多光辉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汲取的。
  三 孔子的治学态度
  关于孔子的治学态度,我们不妨抄录《论语》中的几句话,也算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
     4· 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
     5· 吾恐闻义不能徙,闻善不能改。(《论语·述而》)
     6·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同上)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的教育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5.09 MB
  • 时间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