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解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解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教学语言有如下特点:一、教学语言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教例一:一位教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教师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开了:生1: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生2: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生3: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生4:为什么人类会有移居到另一个星球这样的设想?……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不错。教例二、师:读书贵在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无疑那么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生1:为什么在“地球〞前面加上“只有〞和“一个〞?师:是啊,为什么要这样用?很值得研究。生2:我们应该如何精心保护地球?生3:为什么前面说“太可爱〞,后面又说“太容易破碎〞?师:哦!我也有同感,是不是书上写错了?地球一望无边,一望无垠,大得很哪?是不是。生5:为什么称地球是“母亲〞,是“摇篮〞?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两个教例,我们看到课堂倡导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放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问题。可细细推敲教例一,就会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只停留在提问题的层面上,并未关注学生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我觉得,长期以往,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例二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更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防止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使探究更高质高效。二、学评价语言的鼓励性。教例三:一位教师在指导?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时。生1:〔举手发言〕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略号。师:〔反诘地〕哦?生1:〔自信地〕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羊的命运!师:〔鼓励地〕你的发现真有道理!〔一个微笑〕生2:对,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生3:〔肯定地〕对,这个故事还没完。师:〔反问〕真的该用省略号吗?生4:〔冷静理智地〕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是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细细解读,我们发现课堂中仅仅是一个微笑和反诘地“真得该用省略号吗?〞这两个教学语言,就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由共性引到个性;由误区引向坦途。我们也叹服教师的点拨调控能力,将预设

解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