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川家康家训.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人之一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二、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三、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四、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五、视怒如敌。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自害其身。七、责人不如责己。八、不及胜于过之。人的一生就好像背着重物走远路一样,不能急躁。如果把不自由当作常事,就不会觉得不满足。当心中生出某种欲望时,就要回想当初贫困时的日子。如果心中怀着宽恕之心,把发怒看作仇敌一般,就能够长久地没有灾祸。如果只知道胜而不知道败,一定会伤害他自己。责怪别人不如检讨自己。做事欠缺些胜过做事过头。以上八条就是德川家康的家训。毫无疑问,家康使公认的日本战国时代将“忍”字诀领悟到最透彻的人。纵观其一生,他忍过了今川义元,忍过了织田信长,也忍过了丰臣秀吉。不可以不说, 幼年的人质经历迫使他养成异于常人的坚韧的个性。他曾说过:“如果想要想听到鸟的啼叫声, 最好的办法莫若等待它啼。”他是一个很愿意等待的人, 是一个摒弃浮躁, 沉得住气的人。那么,在下且通过其家训看其忍字诀是如何应用于其一生的。一、人生有如负重致远, 不可急躁。概括下来, 就是戒急用忍。我浪静, 让三分海阔天空。”其实, 忍一时易, 忍一世难。而家康做到了, 何哉?原因是他看到了人生不只要负重,更应致远。父辈早亡的他,承载着太多松平家的希望。尤其是父亲和祖父皆是死得不明不白。这让我想起了龙造寺隆信和宇喜多直家。都是祖父创出基业而孙子发扬光大, 而这些孙子们居然都过过流亡岁月。只是, 家康做过人质。于是, 我们且看第二条。二、视不自由为常事, 则不觉不足。家康曾作为两家的人质。史实是这样的“ 1547 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 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 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 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 1549 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 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 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年纪轻轻, 就辗转两家为质, 不佩服不行。而在这两段时期他所结交的人物,也居然都非庸辈。魔王信长自且不说,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义元也险些上洛成功。可见, 年轻的家康已初具王者之气, 懂得即使身为质, 但心自由。我想那时的他, 应该是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吧。嬴政当年何尝不是如此? 三、心生欲望时, 应回顾贫困之时。应该说, 1560 年桶狭间之战后, 德川家康基本摆脱今川氏而独立。这时的他,未必不想在战国这碗乱粥里谋一杯羹。野望即欲望。但是他忍住了。 1562 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不过,那时的他还年轻,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 1563 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步的攻战, 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 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这对于家康来说,是个教训。让他想起自己也曾困苦潦倒,于是他日后的政策,大多怀柔,而三河的基础也由此越来越坚实。四、心怀宽容, 则能无事长久。家康被誉为“战国第一忍者”, 不是指其忍数高明, 而是说他最能忍, 而在下认为, 人的前提, 是要胸怀宽广。所谓“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之

德川家康家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