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县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托克逊县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二、项目实施期限 2010 年-2015 年三、立项理由牧民定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居住方式的改变, 更是生产方式的跃迁, 社会观念的变更。实践证明牧民定居可以缓解草畜矛盾, 有效遏制草场退化, 有利于提高牧区综合效益。目前, 从乌市周边草场退出牧民没有进行定居, 生活生产情况十分落后, 仅靠游牧式传统畜牧业生产维持生活, 牧民和牲畜每年多次受寒灾, 幼畜死亡率较高,生产效益降低,影响牧民人均收增长,阻碍脱贫致富。 1. 由于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和缺乏固定的生产、生活场所, 目前, 我县牧民定居点在建设规模、建设速度等方面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仍然不相适应,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牧民居住点相对分散,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照明、通讯、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由于资金紧缺, 发展相对滞后。畜群结构单一, 定居牧民仍然过着靠天养畜、靠天吃饭的放牧生活, 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不能够及时将牲畜投放市场。 2. 我县使用的春草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周边,由于近几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占用我县春草场, 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协调, 我县彻底退出了乌鲁木齐市周边春草场,出现天然草场载畜量超标、牲畜严重缺草的现象, 因牧民定居不稳定, 棚圈建设不齐全,牧民和牲畜抗灾条件很差,牲畜受灾率较高。 3. 为了配合牧民定居工程,进一步推进我县畜牧养殖业发展, 按照“人畜分离”的原则, 决定在“托克逊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高效畜牧养殖小区(包括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达到“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引进、统一防疫、统一检疫监督、统一饲养、统一出栏。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专业化饲养, 推行标准化生产流程, 建立“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4 、定居是牧民提高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必要条件。由于牧区科技信息十分闭塞, 依靠科技致富改变自身贫困面貌能力不强,牲畜品种基本上是土种, 经济效益较低, 牧民从事现代畜牧业几乎没有。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 经广泛调研论证, 大力进行牧民定居建设十分必要。四、建设内容(一)项目实施规模以恢复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定居牧民 2072 户,按照“四通、五有、六配套”( 通水、通电、通路、通邮;有饲草料地,有宅基地, 有棚圈, 有牲畜, 有住宅; 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配套, 商业网点配套) 的定居标准, 建设全县牧区新型定居点, 将定居工作与抗震安居住房、新农村建设、农村通电户户通工程等项目相结合, 落实饲草料地, 加强定居点文化、教育、广播等“多位一体”的牧民定居示范基地。每年实施约 410 户。(二)总投资该项目对全县 2072 户牧民进行定居,总投资 20907 万元, 其中:1、住房投资 5293 万元, 其它配套设施投资 120 2 万元; 2 、棚圈、草料棚投资 14412 万元。该项目充分享受县人民政府各项优惠政策, 采取项目资金投入和牧民自筹相结合方式,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村通道路、抗震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完成牧民定居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三)项目实施地点: 托克逊县白杨河农牧民定居新村、托克逊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各乡镇规划区内。五、预期效
托克逊县牧民定居目项目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