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纯朴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纯朴的品质。
教学难点: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方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小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二、图文结合,感受作者的危急处境,学习作者面临危险时勇敢、坚强。
(学习第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形吗?可以结合课文进行描述。
2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走井水,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如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读中感悟,体会乡村人们善良、纯朴的品质,感受在危险时多一份坚持就多一份获救的希望。(学习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画出最令您感动的句子,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讨论:为什么说眼泪是热的?
A我的全身都冻僵了,全身都冻冷,但是亲人们把我从井口拽出来的时候,却紧紧地搂我在怀里,那怀抱是温暖的。我被感动着,感动的
满山的灯笼火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