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潭镇新农村建设计划方案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从根本上处理“三农”问题作出重大决议,也是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战略步骤。党十七大指出,“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需一直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久有效机制,形成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此为总指导方针,根据省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湾潭实际,编制本计划方案。
一、基础概况
湾潭镇在五峰西部方公里,居两省三县交界之处,鸦来线横贯全境;全镇辖 10 个行政村,1 个小区居委会,48个村民小组,4778户,,,劳动力9558人。全镇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0%,交通优势比较突出;,森林覆盖率78%;拥有耕地资源38929亩,承包耕地面积22121亩;镇内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 2250 米,最低海拔 450 米,℃,年均无霜期 247天,年降雨量 1400mm左右。,实现农民纯收入2148元。
二、指导思想
以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坚持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友好社会总体要求出发,严格根据湖北省相关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要求,结合湾潭实际,根据“三年计划、逐年实施;整体脱贫、打牢基础;循序渐进、计划长远;集镇发展、周围带动;财政增加、农民增收”思绪,切实把湾潭建成土家风情镇、生态环境保护镇、能源经济镇、边贸口子镇和对外开放窗口。
三、基础标准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下大力气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整改和改造工程、农村灌渠工程、低产田改造工程、道路和电网工程等,全方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关键是湾潭河流域治理、农田整改、水、电、路网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关键是烟叶产业和茶叶产业,经过专业村模式使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主导产业聚集,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四是扎实落实落实各项党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时因事因地制宜。根据构建友好社会和又好又快发展总体要求,新农村建设计划和实施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标准。此次计划编制,本镇开展了多种层次意见征求活动,镇党委政府安排专班进行了充足调查研究,以各村为主,政府指导,根据群众意见和国家政策要求,综合确定项目计划,既确保了计划前瞻性和长远性,又确保促进发展;既吻合镇情实际,又确保可操作,有效果。
(三)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在计划编制和项目确定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在国家扶助前提下,各项投资计划均考虑到了农民实际愿望和建设能力。对带动性强、辐射功效强产业和项目,如烟叶、茶叶,政府将加大多方面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引导农民投入;对短时期内见效快、农民自己能够办好事,充足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策给力所能及扶持,如沼气池、饮水项目、公路养护项目等。
(四)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协调;二是中心村建设和其它各村建设相协调;三是经济项目建设和农民增收项目建设相协调;四是人才资源、干部队伍建设和项目建设相协调;五是争取资金扶持和农民主体投入相协调。经过各个方面协调,确保经济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形成发展协力。
(五)坚持生态文明方向,促进可连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计划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发展同时,确保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并重,确保耕地资源总量和质量,确保关键水源地带不遭破坏,确保矿产资源有序有效开发,确保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各个方面提升可连续发展实力和水平。
四、总体目标
(一)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目标落实计划项目和建设分期,努力争取人平纯收入达成3532元。
促进生产发展,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增加方法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过程中,关键是调整传统粮食种植和关键新型农业产业百分比;同时要调整农业和非农产业关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使农民在加工增值过程中增加收入。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开展技术培训。要达成生产发展目标,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原因——劳动力。要激励发展多种类型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方法来抓,经过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
湾潭镇新农村建设综合规划专业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