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2013年2月修订
1
消毒技术规范
(一)目前参照标准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2006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2007年《压力蒸汽灭菌》。
2009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
隔离要求》(试行)
2009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201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4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二)原则
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2013年2月修订
2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室内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附表 各类环境消毒要求
环境类别
田类环境
IV类环境
范围
供应室无菌区、检查包装火菌区
各类普通病房
传染病科门诊
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
空气
细菌总数
<
细菌总数
<10cfu/cm 2
物体表面
细菌总数
得 0cfu/cm 2
细菌总数
<10cfu/cm 2
常规空气
消毒方法
.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1次
.开窗通风30分钟,每天2次
.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2次
.开窗通风30分钟,每天2次
污染物体表面消
毒方法
500mg/L后效氯
„液向
500mg/L有效氯
„液向
(一)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
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A / m3,〜,时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2013年2月修订
3
间 >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
(1)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卵/ cm2的时间(功率A30w),或者降低到 原来新灯管强度的70% (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因此,紫 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2)每半年检测一次,< 70皿/ 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
1)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
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220v,环境适宜温度在20-40 C,相对湿度 为60%。当温度低于20 c或高于40 C,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 延长照射时间。
3)紫外线光源不能直接照射到人,不在易燃、易爆的场所所用,照射时关
闭门窗,门口悬挂警示牌。
4)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如遇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
应延长照射时间,两面均应照射到。
5)在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的时候,应加大照射时间。
4)紫外线消毒、灯管的强度测定、更换、清洁等均应做好记录。
(二)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擦拭)
1、(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地面: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2013年2月修订
4
1)常规:地面无污染时,采用湿扫的方法清洁,每日 2次。
2)污染:
A、对于少量(< 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时,可先去除污物-清洁一消毒。
B、对于少量(> 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
后,再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 30分钟后,最后用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湿拖。
2、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口腔科、检验科、传染科)地面和物体表面:
1)常规:每日一次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湿拖。
2)污染:
A、对于少量(< 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时,可先去除污物-清洁一消毒。
B、对于少量(> 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
后,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 30分钟后,最后用 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湿拖。
3、治疗(台、盘、车)、感染性废弃物收集箱: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每日1次。
4、平车、轮椅:每周一总消毒时用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常用物品:血压计、听诊器、电脑、键盘、鼠标、心电图机等。
常规的用75 %酒精擦拭,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用 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2013年2月修订
6
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一一晾干一一备用。
(三)皮肤黏膜消毒方法(擦拭)
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复合碘医用棉签直接涂擦皮肤表面一遍以上,作
用时间3min。
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及各种诊疗性穿
2013版消毒技术规范(护理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