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桌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认识桌面》一课是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单元中的第三课, 它是在对计算机的历史和硬件及软件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在学生刚刚学会开机、关机和鼠标使用后, 与计算机接触的一课, 它的认识对于今后的计算机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年龄小, 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 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 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以及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 寓教于乐, 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的不统一性, 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 开放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 我确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知道视窗系统的界面( 桌面) 特点, 桌面上的一个图标就是一个“程序”或文件, 掌握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程序的方法, 掌握用鼠标单击从“开始”菜单启动程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法了解信息,发现电脑“桌面”上的内容,认识桌面上的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学会从“开始”菜单启动程序的方法,学会通过桌面上的图标启动程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二)教学内容分析《认识桌面》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生认识桌面的内同和程序启动的方法, 认识它对于今后的计算机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桌面内容的认识和启动程序的方法。教学难点:启动程序的方法。(四)教学方式我设计本课, 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完成任务, 掌握新知,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2 )自主学习法:结合“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我的设计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3 )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观察、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五)教学流程本课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的过程,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学习, 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 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一)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本课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桌面”的作用。我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入教学,即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学习用品的放置与使用的方便性有关, 学习用品放在桌子上面, 可以方便使用。计算机也有许多东西, 它们也要放得好好的, 经常用到
开启计算机-认识桌面-设置桌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