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低碳经济 建设现代农业
徐国健
1 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根底的经济模式。开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低碳经济涉及各个方面,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和碳平衡理论的根底上,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水平,明确人类开展每个阶段的碳约束水平,进而保障人类开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开展,提高人类的社会福利水平。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开展,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展之间寻求一种生态平衡。
:
. 降低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和使用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核心。
目前人类的经济开展根本上是依赖化石能源,直接导致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引发碳的高排放,改变了自然环境,影响了人类未来开展。开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开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逐步实现经济开展与碳脱钩。
. 实现低能耗是低碳经济的初级目标。
开展低碳经济必须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强度,通过碳汇储存,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速度。改变人类的高碳消费倾向,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实现低碳生活模式。
. 追求可持续开展,提高人类福利水平是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
开展低碳经济,必须深入理解和分析自然资本的价值,防止损害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短期行为,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最终目标是建立人类生态文明开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
.实现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低碳农业必须遵循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既遵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承载能力有限性的特点,合理适量地采用经济、技术措施,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经济运行;又要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需要,合理投入各种资源和能源,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施化肥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在开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
.完善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开展,农业多功能性更加突出,农业与其他部门的结合空前紧密,迅速形成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进而使农业和其他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低碳农业的多目标性。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投入资源越来越高效,提高了农产品和效劳的经济价值,形成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整体效益较传统农业迅速提高,满足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目标需求。
,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为根底的现代农业。它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其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有限资源,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开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根底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二氧化碳。绿色和平组织针对由农业引起的间接排放源,假设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17%—32%。
农业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大量施用化肥、农机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运输等,都需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碳的排放量非常大,形成高碳农业开展模式。因此,开展低碳农业,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已成为农业生产当务之急。
2 气候变化与低碳农业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1906—2005〕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根本一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出的数据显示,近百年来〔1908—2007〕我均气温升高了℃,最近50年北方地区增温最为明显。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安徽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明显升高,降水的空间分布出现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加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且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气温明显升高。
℃℃℃/10年。从季节看,春、秋、冬季都在增暖,其中冬季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现代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