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修
论
文
题目:浅谈急救常识及其应用 课程名称:灾难事故之逃生与急救
姓名:陈志浩
学院:医药商学院
专业班级:11物流(2)班
学号:110752422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各种水灾,火灾,台风,冰雪灾害,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都给我国的生命财产和物质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我们可以通过减灾教育,来减少损失。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我国公民读减灾意识薄弱,远远不如与我们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985年,哈尔滨某国际宾馆某楼层发生火灾,造成了10位中国旅客死亡,其中有9位是由于过度惊慌,最后选择跳楼逃生,结果无一例外的被摔死。值得深思的是,同一楼层的6位日本人却无一伤亡。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国民减灾意识的教育。下面我就简单的对减灾教育里面的急救教育进行阐述。
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上。而大部分是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急救而死于失血性休克或落下终生性残疾。另外,我均30秒一人。其中70%死于到达医院之前;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死于发病后一个半到两个钟之间;80%的心源性猝死都并非疾病发展到致命的程度,都因为抢救不及时所致。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我国国民都掌握一点急救常识,就可以挽救千千万万条生命,就可以避免相同的悲剧发生,就不会出现有人因冠心病发作而路人只知道围观而却不懂急救的现象了。
心肺复苏是急救常识的重要内容。急病发作、严重创伤、吸入毒气、溺水和触电的各类意外都会导致呼吸很心跳骤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晚一秒都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的消逝。呼吸心跳骤停30秒就昏迷;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六分钟后全部死亡;十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死亡。一般来说,在4分钟以内的,抢救心脏骤停者的成功率能达到80%。每延长一分钟,成功率就降低10%,如果超过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零,所以,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后的四分钟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由于我国的急救反应时间(即接到呼救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一般都大大超过十分钟,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而因该把希望寄托在心肺复苏的急救者身上。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判断病人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大声呼唤,以及轻拍病人的肩膀来判断他是否有意识。如果失去意识,即说明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大声呼救,寻求他人的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大陆一般拨打120),如果自己会心肺复苏的就马上给他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如果自己不会要明示他人进行急救。进行心肺复苏是要将病人放置心肺复苏体位,在转动病人时尤其注意保护其颈部。当我们进行急救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瞳孔如果由大变小
;面色由紫绀变红润;暂停按压之后脉搏依然还跳动就说明心肺复苏有效了。如果病人自主呼吸持续停止,瞳孔散大固定,没有心跳和脉搏,并且已经对其进行至少30分钟的心肺复苏,那么
灾难事故之逃生与急救陈志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