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霍乱俗称“摇头瘟”、“禽巴氏杆菌”、“禽出败”,主要感染 18 日龄以上的中大鸭,死亡率可达 50% 以上,一年四季均发,以夏季多见。一、流行特点 1、对家禽、如鸡、鸭、鹅、火鸡都易感。 2、发病和死亡快, 常在头天晚上一切正常, 而在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现有大量死鸭, 这种病例常是鸭霍乱在鸭群中爆发流行的先兆,养鸭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二、临床症状 1、急性病例常突然死亡。 2、少数死前 1-2 小时精神沉郁,不愿下水和走动,咳嗽。打喷嚏、张口、摇头。 3、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铜绿色稀粪。 4、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肿大,脚蹼肿胀变硬,瘫痪,不能行走。三、剖检病变 1、皮下脂肪和腹腔脏器浆膜和脂肪有点出血。 2、肝肿大,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3、心外膜和冠状脂肪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呈橙黄色。 4、肠道充血和出血。四、专家推荐方案温可佳+ 佳沙混饮: 每瓶配本品 200kg 水, 全天药量分早、晚次饮用, 连用 3-5 天。重症加倍使用。鸭慢性呼吸道病鸭慢性呼吸道病可能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诊特征是眶下窦炎, 故又名“鸭窦炎”。一、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发生于 2-3 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 80% 。 2、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可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 3、雏鸭孵出后带菌, 如果育雏舍温度过低, 空气污浊, 饲养密度过大, 很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二、临床症状 1、病初可见一侧和两侧眶下窦部位肿胀, 形成隆起的鼓包, 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变硬,鼻腔发炎。 2、有些病鸭眼内蓄积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程较长时眼睛会失明。 3、病鸭常能治愈,但生长缓慢,肉鸭品质下降,蛋鸭产蛋率下降。三、剖检症状 1、病鸭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2、窦腔粘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物。 3、气囊壁浑浊、肿胀、增厚。四、防治措施 1、加强舍饲期鸭群的饲养管理, 注意鸭舍内清洁卫生, 及时通风换气,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2、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成批进雏,成批转群,空舍后要严格消毒。 3、及时淘汰病鸭或隔离育肥。 4、对一已发现的感染鸭只要及时隔离,更换垫料。鸭舍做下彻底的消毒处理。 5、疫场的新生感染鸭可采取药物治疗,如中佳动保为您推荐防治方案喘克欣+ 瘟喉佳全天集中引水连用 3-5 天
7.1鸭霍乱鸭呼吸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