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照间距规定条例.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60
关于日照间距现行的国家相关规X和法律: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规定:
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大于等于2小时,冬至日大于等于1小时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XX市X围内暂按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执行 。

3 / 6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 GB 50180-93(2002年版)
发布时间:2011-08-28   信息来源:市规划局 不详 字体: 大 中 小 (双击滚屏)
1 总则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X。
 本规X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
 
.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与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 / 60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与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与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X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代号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 / 60
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与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与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与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与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5 / 6

日照间距规定条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d3225
  • 文件大小660 KB
  • 时间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