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如梦令宋李清照连云港师专中文系马晨 1课文导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23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生平:李清照( 1084 年3月 13 日~ 1155 年5月 12 日),宋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书香门第。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 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被世人称之为“史上第一女词人”。?作品: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 怀乡忆旧,情调悲伤。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 《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4全文大意常记起在临水亭台玩到黄昏, 酒意醺醺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游兴尽天色晚掉转船头回家, 却不辨西东误入了荷花深处。争着划呀,争着划呀, 嬉戏声惊飞起一沙滩的鸥鹭。 5作品赏析( 1) 词句注释常记:长久记忆。沉醉:大醉。藕花:荷花。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6作品赏析( 2)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 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7图片欣赏误入藕花深处思考:词人此刻的心情如何? 8结合下文理解词人酒醒后的心情: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9文学小知识?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 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题:前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盛唐至晚唐时的词,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到了北宋,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 《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10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件《如梦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