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暗藏三大玄机每经记者刘明涛圈内人士称, 恒邦股份(,,%) 持股股东在解禁后批量分散卖给众多营业部, 很可能是其在解禁前就早已找好了买家并谈好了价格。自从去年证监会规定大小非减持公司股份超过总股本的 1% 就必须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后, 沉寂多年的大宗交易市场便如同火山喷发一般,迎来“井喷”行情。持续火爆的大宗交易市场, 背后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热衷于大宗交易的炒家们,又是怎样参与交易并从中获利的呢? 《每日经济新闻》在本周三刊登《神秘男频现大宗交易资金上亿疑为中介》一文后, 引来市场各界人士的反响, 不少圈内人士主动向记者讲述行业“潜规则”。今日, 本报继续为投资者揭秘大宗交易市场背后的“故事”。玄机 1 提前约定解禁即卖为什么很多个股的限售股一解禁就“上榜”大宗交易?为什么不少个股的买卖价格折价率会那么高呢?近日, 一位圈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秘密”。“现在, 很多股东在其限售股解禁前夕, 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急于融资, 就会主动联系市场买家。双方约定, 买家先将这笔资金过户到卖家的账户上, 卖家将股权质押给买家。限售股解禁后, 买家拥有优先买入权, 以约定的价格进行交易。于是, 买卖价格出现折价率较高甚至超过了 10% 就不足为奇了。上述圈内人士说,“通过大宗交易信息可发现, 最近很多个股出现了多笔大宗交易, 买方却很分散, 这就很可能是股东与买家提前预约导致的结果。”记者查阅近期大宗交易信息时发现, 近来确实有一些个股在其限售股解禁不久, 就在大宗交易平台遭到抛售。恒邦股份在 6月4 日发生的 13 笔大宗交易由 9 家营业部接盘的情况,就与上述交易手法极为相似。据深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 6月4 日,恒邦股份共发生 13笔大宗交易, 成交总股数达 370 万股, 接手的营业部多达 9家。是谁在一天内卖出这么多的股份,又能联系到如此多的买家呢? 记者发现,恒邦股份今年一季报披露的前 10 大流通股东中,第一大流通股东仅持有 万股,连 70 万股都不到。而且,前 10大股东总计持股数也与 370 万股相差甚远, 可见, 卖出股份的股东很可能不是他们。不过,恒邦股份在上月末有 万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流通上市, 其中, 公司第三大股东烟台明成发展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孙立禄的持股数分别为 1000 万股和 530 万股,均超过 370 万股,在大宗交易市场狂卖公司股份有可能是他们所为。除了恒邦股份,记者还发现,光明乳业(,,%) 、启明信息(,-,-%) 以及远兴能源(,-,-%) 等个股也是在其限售股解禁后不久“上榜”大宗交易, 被公司股东折价大量抛售,接盘的营业部也多在 3 家及 3 家以上。玄机 2 庄家炒作快速出货对于上述这一现象,另一位圈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谈道:“这种现象投资者会在今后经常见到, 这也是买家接盘解禁股份最常见的操作手法。恒邦股份持股股东在解禁后批量分散卖给众多营业部, 很可能是其在解禁前就找好了买家并谈好了价格后, 在解禁后选择一个时间大量卖出手中股份。”不过,大宗交易市场并不只是大小非减持的“天堂”,也受到一些庄家、主力的青睐, 他们往往在二级市场炒作股价, 再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大批量
大宗交易暗藏三大玄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