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选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七届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1999年11月6日〕
赵凯华〔大学 物理系, 100871〕
摘 要:就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中国物理学会前两届教学委员会曾举办过一系列研讨会。第一次1992年11月在XX,主题是根底物理教学的现代化问题;第二次1995年 4月在XX,主题是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后来,1997年在XX、1998年在XX,又举办过两次会议,物理教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新情况下有新问题,下面仅就我近来想到的、听到的,和被问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根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曾屡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根本观念、根本原理和根本技能等根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我们赞同杨先生的看法: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假设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然而,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进展伤筋动骨的手术,必须慎重。
2、内容现代化不能只是新闻报道
20世纪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物理教学要富有时代感,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近代物理的理论根底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物理课中介绍现代科技成果时,应突出它们的近代物理原理。
3、学教育不能"软化〞
自然科学都是严谨的"硬科学〞,物理学尤其如此。对青少年进展硬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普通国民受到扎实的硬科学教育,且不说对提高生产率和开展经济有利,对各种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今年8月在XX召开的"99 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大会〞上日本代表汇报了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的决定,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科目合并为一门"综合理科〞课,总课时大幅度地压缩,因而课程内容也大幅度地删减。例如,物理课程大纲中只保存了"能量〞的概念,将"功〞和"功率〞砍掉。会上,各国代表听了为之一震。欧洲物理学会代表说,这种将科学教育"软化〞的趋势在世界上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质是使国民教育廉价化。
. .
-优选
4、如何看"综合〞
据说"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错,现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是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分化出来的,当前又呈现出综合起来的趋势。当初的分化标志着认识的深化,现在的综合标志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即所谓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目前许多综合性的学科,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培养人才的一般模式,是本科仍按传统学科分科培养,在研究生阶段进展综合。这是有道理的,否那么在低层次上"综合〞,会造就出一批"万金油〞式的毕业生,他们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哪门也不精通。这样的人在综合性学科的攻坚战中很难动"真格〞的。其实一门精通,才能触类旁通。
5、要不要"破体系〞
有人说:生物课过去的体系是"门、纲、目、科、属〞,现在改为"器官、细胞、蛋白质、DNA〞体系大变;而物理课的体系过去是"力、热、电、光、原子〞,现在仍是"力、热、电、光、原子〞,体系该破了。我们认为,"体系〞是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教学改革应以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体系〞破不破,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结果,"破体系〞不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大跃进〞 、"文化革命〞、时代的教训,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
6、"复原论〞还是"层次论〞
物理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