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3、了解通讯的精当选材和条理分明。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遨游( ) 卓越( ) 萌发( ) 逮捕( )
募集( ) 污蔑( ) 眷恋( )( )
(2)理解词义。
①眷恋: ②萌发:
③污蔑: ④生涯:
⑤据理力争:
2、读熟课文,了解钱学森的事迹,并做整理。
二、课上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内容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⑶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⑷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三、品味语句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四、课堂练笔。
钱学森留在美国,会有优越的生活,可他却历尽艰难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如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应该追求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始终眷恋着祖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