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尺寸的修正理论这篇文章看后收获不小,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有什么翻译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另外,看文章应该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自己做取舍,其实本文就有一些地方我认为并不妥当,比如选择的次序问题,欢迎大家讨论。原文出处: /frame- 导读+本文中提到的车架选择,是针对传统钻石型车架,对于现在流行的压缩型车架,大家做一下换算同样可以应用这套方法。+导读和括号内的部分是我为了方便理解加上的注释。到底什么尺寸适合你? 在80年代以前,这还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你只需要跨过自行车的横梁(上管)站好,然后测量裆部到上管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大概是 1~2英寸( ~5 厘米, 1英寸= 厘米)的话,那么这个车架就是适合你的。这种选择标准相当的宽松,所以对于某个用户到底选择 21寸的车还是 23寸的车并不会造成特别的困扰,基本上差不多就行了。(这种选择方法是与自行车制造商的设计方法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时期的设计方法。) 一般来讲,这一时期的自行车产品的尺寸间隔是 2英寸,(比如一个厂家生产 21寸的车,那么下一个尺寸的车就是 23寸)。不同尺寸自行车的区别仅仅在于上管的高度不同,较大尺寸的自行车拥有较长的立管和头管,而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这样设计的缺点显而易见。具个例子,比如 25寸的车子和 19寸的车子虽然上管高度差很多,但是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一个高个子买了一辆 25寸的车子,那么他长长的上身却要卷曲在一个相当短的上管长度内,当然不舒服了。反之,对于买 19寸的小个子,这种固定的上管长度也可能过于拉伸上身了。总之,固定的上管长度使大部分人都很不舒服。当然也有厂商考虑到这个问题,给大尺寸车配备较长的把立,给小尺寸车安装较短的把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很显然,这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尺寸的车架由于上管固定,架子的角度都不相同,所以同样型号的车,骑不同的尺寸,骑行感觉差异很大。一句话,问题的根源在于车架尺寸并没有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按比例缩放的车架这一问题直到日本人开始重视美国的自行车市场,才得到改变,并且确立了按比例缩放车架的现代自行车设计制造方法。这就意味着小架子的上管比较短, 而大架子的上管比较长。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尤其是对身材比例正常的广大人群。车架尺寸的划分合理了,但是面对自行车尺寸的选择却比以前更加不知所措了,原因在于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其中一个原因是车架的尺寸划分的更加细致了,从原来 2英寸一个尺寸等级细化到 2~3厘米一个尺寸等级,这使得原来差不多就行的观念不再能被接受了。测量架子的尺寸一般来说,当我们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架子的尺寸时,通常指的是立管的长度,但这个立管长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抛开各个厂家使用计量单位(英寸或厘米)的差别不谈,真正的问题在于到底立管的端点指的是哪里? ?老的标准指的是从五通中心到立管的最上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C- T, center-to-top ) ?有些厂商觉得 C-T 不够精确,他们测量的是五通中心到上管中心和立管中心线交点的距离。(也就是 C-C , center-to-center ) ?有些车架的立管超出上管的部分过多,所以厂家测量的是 C-C 加上正常立管
公路车尺寸的修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