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第四章 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汽车各种性能的不解体检测。是对汽车使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通过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查、诊断汽车的工作状况,使汽车进行和时地维护和修理,保证在用运输车辆完好,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汽车检测站的建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一节 汽车检测站类型与系统分析
检测站按其提供的检测服务种类,分为机动车技术检测站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一、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1990年交通部13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提出了“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运输业车辆技术状况全过程管理制度,第一次认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了设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随后,1991年交通部29号发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设定了这类检测站的主要任务、检测站分类与相应的检测项目。这两上文件构建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的概念框架,尽管检测站在后来得到了发展,但仍然是在这样一个基本框架上的发展,交通部13号充与29号令所建立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任务
(1)、对在用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
(2)、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测;
(3)、对车辆改装、改造、报废和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研成果等项目进行检测,提供检测结果;
(4)、执行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等部门有关汽车安全性能、排气污染、货物鉴定等专业项目的检测。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分级与主要检测项目
按交通部1991年第29号令的规定。把其分为A、B、C三级:
(1) A级站。能承担在用车辆的制动、侧滑、灯光、转向、前轮定位、车速、车轮动平衡、底盘输出功率、燃料消耗、发动机功率和点火系状况,和异响、磨损、变形、裂纹、噪声、废气排放等状况的检测任务。
(2) B级站。能承担在用车辆技术状况和车辆维修质量的检测。即能检测车辆的制动、侧滑、灯光、转向、车轮动平衡、燃料消耗、发动机功率和点火系状况,和异响、变形、噪声、废气排放等状况。
(3) C级站。能承担在用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测。即能检测车辆的制动、侧滑、灯光、转向、车轮动平衡、燃料消耗、发动机功率和异响、噪声、废气排放等状况。
A级站和B级站出具的检测结果证明,可以作为维修单位维修质量的凭证。
二、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
1989年2月22日公安部令《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管理办法》定义:本办法所称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机动车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法定标准,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测的工作站。
检测站受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的委托,承担以下任务: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1)、机动车申请注册登记时的初次检验;
2)、机动车定期检验;
3)、机动车临时检验;
4)、机动车特殊检验,包括肇事车辆,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等的技术检验。
此类检测站必须具备的条件:
1)、设备条件: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检验设备和其他必要的检测设备。
2)、人员条件:至少有工程师或技师技术职务的主任检验员一名,检验员若干名。
3)、场地条件:停车场、试车跑道与试验驻车制动器的超坡道。
4)、厂房条件:检测厂房宽敞、通风、照明、排水、防雨,防火和安全防护等设施良好,各工位要有相应的检测面积,工艺合理、流水作业。
三、检测站系统分析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一个由基础性要素、需求性要素、结构性要素与功能性要素集成的有机系统。
基础性要素包括:检测目的、检测任务、检测规范;
需求性要素包括:检测数量、车辆密度、车型构成、车辆技术构成、行车条件等;
结构性要素包括:检测项目、检测设备、检测工位、工位布局、控制方式与联网控制系统、人员、场地等;
功能性要素包括:检测效率、服务水平、检测公正性。
1 基础性要素
基础性要素反映国家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般性规定,源于交通部13号令与29号令、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检测任务、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评定等规范上。在本研究中主要用检测目的、检测任务、检测规范等要素来反映这些共性内容,是检测站的立站之本。
1)、 检测目的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和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的场所,它作为实现汽车管理的现代化机构,采用科学的检测技术与先进的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诊断汽车的多项技术性能,在提高汽车维修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力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2)、检测服
第四章汽车检测站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