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1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2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3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总结: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4
提问:(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