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近年我均亩产低于 300 公斤。高粱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粒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饲用高粱四种。株高变化范围 63~450 cm 之间。根据茎秆的高低可将栽培种分为目前我国栽培的粒用高粱杂交种,株高多为2m左右的中高秆类型,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多为3m以上的高秆类型。在高粱的整个生育期间, 根据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发育的状况,可分为苗期、拔节期、挑旗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主要生育时期。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6—7℃, 最适温度为 20—30℃,最高温度为 44—50℃。高粱幼苗不耐低温和霜冻。出苗至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 20—25℃。拔节至抽穗期为高粱生育的旺盛时期,适宜温度为 25—30℃。高粱对土壤 PH 适应范围为 ~ ,最适 PH 为 ~ 。高粱具有抗旱能力, 不仅能抗土壤干旱, 也能耐大气干旱。同时高粱又具有耐涝性,其耐涝性在孕穗期以后尤为明显。苗期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10% ;拔节孕穗期占 50% ,这期间如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生长和幼穗分化;孕穗至开花期占 15% ,水分不足会造成“掐脖子”,是高粱需水临界期;灌浆期占 20% ;成熟期占 5% 左右。全生育期降雨 400 —500m m 分布均匀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高粱种植忌连作,连作一是造成严重减产,二是病虫害发生严重,高粱植株生长高大,根系发达,入土深,吸肥力强。一生中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键,最好前茬是豆科作物。 ,深耕 20~25cm ,均匀一致,不漏耕、重耕, 更后要连续进行耕地、镇压整地作业。 ①选种、晒种:播前应将种子进行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做种, 并进行晒种,播后出发芽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②浸种崔芽:用55—57℃温水浸种 3—5分钟,晾干后播种,起到提高出苗率与防治病害的作用。③药剂拌种: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种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 5 克拌种双。 ,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高粱播种的深度一般为 3~5 厘米。播种过深,幼苗出土时所受的阻力大,出苗时间延长。播种过浅,表土跑墒多,种子易落干,对出苗同样不利。高粱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7—8℃,一般以土壤 5cm 处地温稳定在 10—12℃以上时播种较适宜。适宜高粱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因土壤而不同。壤土为 15—17% , 粘土为 19—20% 。发芽要求土壤的最低含水量,壤土为 12—13% ,粘土为 14—15% ,沙土为 7—8% 。根据温、湿条件确定高粱播种时期,群众的经验是“低温多湿看温度,干旱无雨抢墒情”。 5播量一般发芽率在 95%以上的种子,每亩播量以 公斤左右为宜 6. 播种方法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 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 3公分。条播行间距为 50~60cm 。无论是点播还是条播都可以机械种植。 ,一般适宜密度为 5500~8000 株/亩, 常规品种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