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摘录三、毕达哥拉斯派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鼎盛年为公元前 532/53 1 年)主要是“数本原说”。(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芝诺否定运动可能的 4 个论证:(1)“二分法”:(2)“阿基里和乌龟赛跑”:(3)“飞矢不动”:(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Empedocles 、约公元前 495 —前 435 年) 1 、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2 、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3 、认为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 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4 、在他的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 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 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思想则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感觉。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Anaxagoras 、约公元前 500 —前 428 年) 1 、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对于“种子”他认为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 在体积上非常细微, 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 2 、他也认为种子本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 叫做“心灵”。他并且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3 、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认识是“异类相知”的理论。异类相知: 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认为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 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 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 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质被感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Democritus 、鼎盛年为公元前 435 年) (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 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 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二) 他认为原子的性质有:1、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物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2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性质上没有差别,是相同的,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异。 3 、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之中,漩涡运动就是事物生成的必然性。这时物质自动的思想, 排斥了元素派用外在因素来说明运动的缺陷。(三)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四)在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1、影像论( 流射说): 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 2 、约定论: 认为对于象声音、颜色、味道等的感觉, 不是依事物的本性生成, 而是人为造就也就就是约定的。德谟克利特还有根据原子论而发挥的伦理思想。 1 、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 、约公元前 490 — 421 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 )命题的本义: 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
哲学摘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