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科学。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 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高级 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 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 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
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
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08 )
(2 )学科类:电气类(0806 )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 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
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工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
计、课外科技活动等。
七、学制、最高修业年限
学制为四年。
八、最低毕业学分
179学分;第二课堂:+4学分。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课程体系构成及最低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周)
学分
学分比
例(%)
备注
通识教育课
程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公共政治课程
必修
270
15
公共外语课程
必修
252
14
公共体育课程
必修
126
7
其他公共课程
必修
216
12
通识教育
选修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选修
36
2
自然科学课程
选修
36
2
管理科学课程
选修
36
2
艺术体育课程
选修
其他类课程
选修
学科大类课
学科类核心课程
必修
434
24
程
学科类选修课程
选修
342
19
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445
25
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
324
18
集中实践性
环节
专业实践
必修
39 (周)
39
合计
2522+39
179
第二课堂
必修
+4
卜 一、 培 养 进 程 安 排
学
年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 月 二月
第一周
第2周
第5周 第3周
, 1
6
匐
3- 3
穿8盾
/rAr 弟
9
周
第1 0周
第
1
1 周
第第第
1 1 1
2 34
周周
1
f
第
1
7周{
第第
1 1
3周9
周
第2 0周
第
2 2
J周
n ■ a*a-
弟 i 弟
2 2
3 5
周1周
弟 2 6 周
1
<
2
1
1
1
1
1
I
O
O
2
0
1
1
1
1
I
O
O 1
3
1
1
1
1
1
1
I
O
O
4
1
1
1
1
1
1
1
1
)
0
■ ■
■ *
*
>
□
□
□
■
]
UL
□
学 年
三 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1
第
2
8
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