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第七组的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在人们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即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本文写法上第二个特点展开。根据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本课的特点,将“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环境和侧面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主要目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因而 “感受并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准确认读“妄、违”等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
通过环境和侧面描写感受并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
朗读感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想象说话,体会人物的复杂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伽利略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准备:两个小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初读课文
2
1、出示课文插图,介绍比萨斜塔。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介绍比萨斜塔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而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个人物的基本资料会在下面的学习中引入,因而这里不作介绍。随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
整体把握,认读生字。
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着地 当作、胆大妄为 不容更改 的确、违背
(2)出示第二组词语:辨辩辫 ( )论家 不寻常 难解答
用这三个词,说说读书时期的伽利略。
(设计意图:第一组词语是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多音字,也包括会认读的生字。主要是扫清阅读障碍,防范于未然。第二组首先辨析三个形近字,接着结合第一自然段用词语介绍读书时的伽利略,使学生学会运用。)
2、把握主要内容。
(1)在课文里,伽利略挑战了谁?(亚里士多德)熟读两个人物的名字。
(2)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呢?
(3)指导方法,同桌练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帮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课文可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整体感知,体会观点不同
同学们,这里有两个球,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重、一个轻,两个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谁先着地?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先着地
请找出句子:“两个铁球,一个……的10倍”
伽利略认为:同时着地
请找出句子:两个不同重量……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直接摆出两人的观点,找出两人在“谁先着地”问题上的分歧,并通过朗读体会两人对自己的结论都深信不疑,为理解伽利略坚持己见之难作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