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共舞
摘要:“预设和生成〞是伴随着新课程而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无视动态学案的生成。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殊不知预设是生成的根底,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我想应该试着从这几方面努力。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164
一、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标准〞理念的具体表达,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根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2、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學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3、有效开发资源。动态生本钱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游戏棒、水彩笔、细绳、直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那么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说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同学们创造的直角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新。
二、提供探究的时空,有效生成
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生成不是教师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建构。生成需要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便是: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
1、把握好“问题〞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当然问题要有生成的空间,而且空间不要太广或太窄,不要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否那么就没有意义了。例如:老师口袋里有2个硬币,可能会有多少钱?这肯定会使学生想到很多种答案。这样的提问创造了适当的空间,才会有可能互动生成。
2、把握好“时间〞的空间。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与探究体验的时间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
3、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生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机和充分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培养学生的
“预设”与“生成”共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