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裁判规则探索与预防打击的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裁判规则探索与预防打击的调研报告.doc(精)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裁判规则探索与预防打击的调研报告(最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扶持,X 逐渐成为涉众型经济犯罪觊觎的"新大陆“,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群众受害巨大。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探索建立统一或 者具有普适性价值的裁判规则,预防及加强打击该类犯罪的的需求便应运而生。
_、X市法院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审理概况
(-)涉众型经济案件基本情况
2014年至2018年8月,X市法院共受理非法集资及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 件383件(审结313件)。从总体上看,近五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 递增的趋势,年均增幅超过26%。对打击该类犯罪仍面临严峻的形势。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是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数众多。涉及犯罪的人员众多,涉及的受害人数动辄 成百上千。例如,“X同城人人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涉案金额逾4亿元,参与 集资人数超过4000人。
二是犯罪手段隐蔽、潜伏周期较长。犯罪的手法多种多样,通常都会以神秘诱人 的_面示人,表现方式比较隐蔽。同时,传销组织内的资金流水一般都是通过私人账 户进行,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很难直接甄别,所以这些组织运作时间有时可长达数年。
三是组织内部森严、层级分工明确。传销组织往往采用”五级三晋制”,根据成 员及其伞下人员申购的份额和发展情况进行层级排位,并规定低级别晋升高级别必须 具备相应的条件,等级森严、单线联系,呈“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四是追赃挽损困难、诸多阻碍横亘。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很多在犯罪 过程中已被挪作他用或者挥霍,无法挽回。即便查到了资金去向的蛛丝马迹,也会面 临诸多阻碍,追赃挽损难度极大。
五是信访压力突出、审判工作受扰。波及的涉诉人数众多、涉案数额巨大,大多 数人通常会倾家荡产,在挽回损失或者惩罚罪犯等诉求的支配下,他们往往易于情绪 激动,甚至会将案件的复杂、查赃追赃难度大、审理时间长等客观因素归咎于办理案
件的司法机关,通过上访闹访等极端行为发泄不满。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发的成因分析
(-)经济因素
一方面是社会民间闲散资金相对充足,另一方面是民众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传 统投资渠道的分流能力下降,造成资本与投资的相对落差。在如此背景之下,部分群 众因急于投资,缺乏对虚构高额回报项目的防范意识,最终陷入漩涡,损失惨重。
(—)社会因素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要素之间未能得到协调发展,导致社会 财富积累、公众投资乱象、市场诚信缺失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失衡。在投资项目的选择、 投资风险的规避、投资项目的监督等方面亦缺乏理性,为犯罪者实施犯罪提供了可乘 之机。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新旧体制的更迭与博弈,使得打击涉 众型经济犯罪的法律适用存在盲区。同时,由于实践中还存在审批把关不严、疏于防 范、监管机制滞后、网络监控不及时、媒体对于各类投资广告怠于审核等现象,故而 对经济犯罪的防范不力。
机制因素
在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虽然与其他职能部门 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但这种机制多数时候只是一种针对个案临时采取的举措,对接 渠道不畅通,仍亟待形成长效、高效、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理的疑难问题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实体定性难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实体定性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 种犯罪,换言之,也即涉众型经济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问题。
首先是罪与非罪的界定。这是对某种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某种犯罪 行为形态进行判断,一方面该行为若是游离在合法与非法行为的边界上,则罪与非罪 界限比较模糊;另一方面该行为是违反了一般的民商事法律还是触犯了刑法分则中的 罪名,是否达到了刑法追诉的程度。
其次是此罪与彼罪的界定。即某一行为可能同时触犯刑罚条文中的数个罪名时该 如何界定的问题,若该行为既触犯此罪又触犯彼罪,比如既属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 的行为内容又符合非法集资行为内容,案情比较复杂,一时间难以判断,则需要对各
方面的证据材料等进行衡量考虑才可下结论。
再次是犯罪行为程度的界定。犯罪行为程度轻重的界定裁量也是该类案件实体定 性中的一大问题。因为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涉案范围广、人数多、犯罪手段隐蔽、潜 伏期长等特点,案件中不同罪犯的犯罪情节、所起的作用(主从犯的认定)、犯罪数 额、是否有前科或者是累犯等情况均有所差异,都需要仔细去分析衡量。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程序适用难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民刑交叉问题,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一种违法行 为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又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二是在同一个案件中可能既启动刑事

(精)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裁判规则探索与预防打击的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1-12-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