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女性健康邵志敏男, 1962 年生。外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复旦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0 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 4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负责人)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5 年获得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上海市卫生系统领军人物, 2006 年荣膺中国工程院光华青年奖, 2008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先后承担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863 ”项目、“ 211 ”工程等项目 30 余项。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带教 30 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杂志上已发表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论著 200 余篇, 其中 SCI 收录 90篇, 被世界医学文献引用近 2 800 次。“一天”轨迹,忙碌充实早晨 7点, 当别人刚准备上班的时候, 邵志敏教授已经早早地到达医院。他会习惯地先看看实验室的情况, 然后在泛白的晨曦中进入病房, 开始一天的工作。住院病人一天里最先看到的, 是堂堂大教授本人。邵医生逐个询问病人的情况, 对问题及时处理, 做到对病情胸有成竹。谁要完善新的检查了, 谁排除手术禁忌了, 谁可以出院了……在他头脑里一清二楚。 7 点半,下级医生都到齐了,交完班,开始查房。邵医生几年如一日,坚持天天查房, 早上、傍晚各一次,全然没有大教授几天才查一次的派头。他说:“离开第一手临床材料, 医学怎会进步? ”每天查房既是对病人的负责态度,也是对下级医生很好的教学演示。 8 点半, 他准时出现在手术室, 开始高负荷的工作。忙的时候, 一天七八台手术很正常。邵志敏开展多样的术式, 注重对年轻患者开展保乳治疗和乳房重建, 尤其是乳房重建, 手术时间往往长达 5 小时。肿瘤医院乳腺癌年手术量突破千例,正是这样一台台积累起来的。时间来不及,就中午抽时间赶口饭,下午接着开。从上午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一刻不歇。若非手术日, 上午就看门诊, 排队挂号的病人众多, 大家都是冲着邵教授的名头来, 一上午挂 100 个号是家常便饭。为了确保门诊质量, 保证个体就医时间, 他只好放弃中午的吃饭时间、午休时间、甚至下午的部分时间,往往要到下午 2 点多才能够让最后一个病人满意而归。即便是特需门诊,也是人满为患,近 50 号病人全部满意而归时,邵志敏也早已错过了午餐时间。下午 4 点钟, 邵志敏又会准时出现在病房, 带领下级医生查房: 术后情况如何, 明后天的安排如何,等等。都要在这时候做到胸中有数。等他结束病房工作,外面已是暮色浓深。 5 点半方出病房。晚上的时间更加紧凑。不仅要和在实验室做课题的学生探讨实验进度和结果, 而且要书写论文、审校文章、准备讲学和申请课题, 兼处理一系列的会务事宜, 可谓分身乏术。一直忙碌到深夜。这样的一天,旁人会觉得太忙太累,但邵志敏乐在其中。他说:“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正是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事业价值的坚定认知, 让他对这样平凡而简单、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乐此不疲。回国之路,使命使然 1990 年,邵志敏获得美国 Mammadi-soudovar Memorial 奖学金资助,面对大好机会,
守护女性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